第685节
??汪印领着缇骑为国朝夺回了云州五城!
??云州五城在时隔几十年之后,重新回到了国朝手中!
??并且,不用大兴干戈!
??国朝几十年想尽办法都做不到的事情,汪印领着缇骑做到了!
??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,每一个官员都心头震荡,怎么都平静不下来。
??汪印、云州五城,云州五城,汪印……
??这两者在他们脑海中反复出现,一时之间,他们竟然有种如坠梦中的感觉。
??在大雍提出以汪印来交换云州五城之前,大安官员还从来没有想过汪印与云州五城之间可以相等。
??是,汪印是很厉害很有本事,大安官员几乎都承认这一点,但这和云州五城有什么关系?
??如果不是大雍提出了这个交换条件,他们还不知道,原来汪印这样重要,重要到可与云州五城相提并论。
??一个宦官而已……
??不管官员们有什么样的想法,汪印都把云州五城夺回来了,已经立下了赫赫功劳。
??如此大的功劳,近几十年来国朝无人能及!
??自然,这样的功劳,也没有人可以抹杀忽视!
??这个消息,已经通过雁西卫传到了兵部,即便兵部没有发文昭告,这样大的实情也传遍军中了。
??与朝中官员复杂心思不同,军中将兵为此感到激动鼓舞。
??云州五城回到国朝了,大安朝的疆域完整了,这是军中几代人的执着和渴求。
??军中之人太清楚云州五城的重要地位了,当然也更清楚要夺回云州五城,得付出多大的代价。
??而现在……云州五城得到了,国朝却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。汪印,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
??是了,汪印是怎么做到的?——永昭帝同样在想着这个问题。
??在他面前摆放着的,就是千里加急从云州送来的情报。有汪印的,有宋定边的。
??当然,也有他暗中派出去的斥候送回来的。
??这些人所送来的情报大同小异,却各有侧重详略。
??通过这些情报,永昭帝已能很清楚云州那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。
??汪印和缇骑乔装成大雍士兵,带着大雍的礼部尚书韦霁,顺利进入了云州。在经过激烈的交战后,缇骑战胜了云州守卫士兵、掌管了云州。
??与此同时,另外有一批士兵直扑其他四州,同样战胜了这四州的士兵,将这四州夺了回来。
??这便是在遥远的云州所发生的事情。
??汪印所送来的情报,详细禀告了大雍率先动手,他利用望渊地利之便,将大雍士兵击败,然后穿上了大雍的衣裳,带上了大雍的兵器,趁机夺回了云州;
??宋定边所禀的,便是他带着仪鸾卫收复其余四州的经过。宋定边带着仪鸾卫前去,自然是奉了皇令的,但是局势严峻,故而宋定边在权衡之下,先取了四州;
??宋定边还禀告,皇令正在执行中,定不会辱命,云云。
??看着这些情报,永昭帝神色阴沉,心中布满了阴霾。
??汪印夺回了云州五城,做到了国朝几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,这是天的功劳。
??他绝不能允许汪印立下这么大的功劳!
??可是,汪印为国朝夺回云州五城,已经传遍朝中军中了。
??对国朝来说,不管汪印用什么办法夺回来的,云州五城就是回来了!
??对官员士兵来说,不管汪印此前在国朝做了什么,他的确为国朝夺回了云州五城。
??这样的功劳,已经传遍天下了,还怎么能抹掉呢?
??永昭帝当然希望云州五城能够回来,却一点儿也不希望,是由汪印夺回来。——这和他所预料的完全不同。
??他本就不能容忍汪印,所以才会允许交换的,不曾想,汪印竟然立下了这样的功劳!
??功高震主,功高震主,此刻永昭帝深深明白史书里那么多帝王诛杀功臣的心了。
??怎么能忍?绝不能忍!可是,有什么办法呢?
??在永昭帝冥思苦想的时候,邵世善的情报终于送到了京兆。
??邵世善的情报,同样是在介绍云州的情况,却全是控诉。
??控诉汪印破坏了大安与大雍两国的约定!详诉了当他赶到望渊的时候,却发现空无一人,后来才发现汪印竟然将大雍的官员士兵全都杀死了!
??邵世善认为,汪印此举就是为了挑起两国的战争,随后又夺取了云州五城,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再无缓和余地,实乃用心险恶。
??“汪印乃大奸大恶之徒,请皇上立刻下令诛之!”
??这是邵世善最后所禀的话语,也是……永昭帝盯着反复看了许久的一句话。
??正是这句话,让他的神色渐渐转霁。
??他突然发现了一点,汪印是夺回了云州五城,不是换回了云州五城。
??夺回,不是换回。
??一字之差,所发生的事情、所影响的局势,便完全不同了。
??汪印夺回了云州五城,却破坏了两国的关系,接下来国朝定然会面对大雍的怒火和问责,说不定,两国之间还会有战争。
??汪印此举,实则是为国朝招致了巨大的危机!
??原本,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,因为两国已经协商好了,那就是用汪印去换。如此一来,国朝同样可以得到云州五城,还不会有任何隐患。
??但是汪印却没有按照约定去做,而是擅自行动,将大雍官员士兵都杀死了。
??两国交战不斩来使,韦霁陈屠尽等人所代表的就是大雍,但汪印却将人杀死了,这就是在挑起两国的战争!
??汪印所为的,不是国朝,而是自己!
??夺回与换回,一字之差,赫赫功劳就变成了叛国阴谋……
??帝王口中喃喃:“只要将汪印的功变成过,就行了!邵世善说得没错,说得好!”
??他越想越兴奋,脸容渐渐变得激动,最后忍不住大笑出声。
??一旁侍立的裘恩,听到了这些话语,将头垂得更低了,脸上的担忧差点掩饰不住。
??将厂公的功变成过?这是皇上的打算?!
??随即,永昭帝唤来了门下省的官员,令他们拟旨,道汪印并非立下赫赫功劳,而是酿成了大过,要将汪印重重治罪!
??永昭帝没有想到,他这个旨意会遭受到无数人的阻拦反对。
??第1281章 良心
??永昭帝没有想到,当他令中书官员拟旨的时候,裴鼎臣竟然会那么强烈反对。
??裴鼎臣直接来到了紫宸殿求见,这样说道:“皇上,如今云州五城已经回到了国朝。之所以会有这个结果,汪督主功不可没!既然汪督主立下了赫赫战功,那就不能随意抹杀。”
??永昭帝神色震怒,冷冷盯着裴鼎臣问道:“爱卿此言何解?”
??“皇上,老臣恳请皇上收回旨意。汪督主此举大振人心,当是大功劳,怎么会是过错呢?”裴鼎臣这样说道。
??虽然他语气十分恭敬,但是态度却并没有丝毫的退让。
??永昭帝脸上满是怒火,只是盯着裴鼎臣,一时并没有说话。
??裴鼎臣之所以能够成为中书令,当然是因为永昭帝对其信任提携。永昭帝之所以将其安插在中书省,就是为了将中书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。
??过去裴鼎臣的表现,一直让他十分满意。不曾想,却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,其竟然敢出言反驳!
??他用裴鼎臣是为了顺心遂意,并不是为了来反对他的!
??裴鼎臣明知朕容不下汪印,作为朕的心腹重臣,竟然违背朕的意思,那么朕用裴鼎臣是为何?
??裴鼎臣实在是有负朕一片厚望!
??然而,面对着永昭帝的怒火,裴鼎臣却丝毫没有退让。
??他弯了弯腰,继续说道:“皇上,臣恳请皇上收回圣命,免得……寒了大安将士的心。”
??裴鼎臣这句话一出,彻底点燃了永昭帝心中的怒火。
??“寒了大安将士的心?裴鼎臣,汪印一个宦官而已,就能够影响天下?他会这么重要?”永昭帝咬着牙说道。
??正是因为大安将士对汪印敬佩信服,认为汪印立下了天大的功劳,那么汪印就更不能留!
??裴裴鼎臣迎上永昭帝冰冷的目光,混浊的眼珠飞快的闪过了一丝光芒,仍旧说出了帝王最不愿意听到的话语:
??“皇上,的确如此。臣以及众多军中将领士兵都认为汪督主为国朝夺回了云州五城,那自然就立下了不世之功。这一功,当赏,而不当罚!”
??永昭帝猛的一拍御案,“腾”地站了起来,震怒道:“裴鼎臣,你好大的胆子!你此番说话,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忠心?你与汪印是否有什么勾当?”
??这一句话,本是永昭帝盛怒之下脱口而出的话语,但是一说出来之后,帝王心中竟然却觉得这或许就是实情。
??不然,裴鼎臣为何会这么着急的为汪印出言呢?
??裴鼎臣听到这句话之后,神色有了一丝错愕,随即便陷入了异常的沉默,眼中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。
??皇上竟然会如此看他……也对,他既然出言为汪印说话,也难怪皇上会有这样的想法。
??裴鼎臣却问心无愧,他从来没有与汪印有过任何往来,他之所以反对皇上这么做,只是……尚有一丝良心。
??永昭帝或许想不到,在每一个官员心中,其实都有一杆秤。
??不管是居于高位还是处于低位,不管其是奸佞还是忠厚,在某些场合在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,这杆秤就会进行着衡准。
??像汪印领着两千缇骑就把云州五城夺回来了,这种事情,他们是绝对做不到,但汪印却做到了。
??他们当然会震惊会愕然,甚至还有一丝说不出口的嫉妒羡慕。
??但到了最后,这些震惊愕然嫉妒羡慕都会消失,所剩下都便是深深的敬佩。
??失去已久的云州五城,正是因为汪印才能回来。就凭这个结果,就已经值得他们敬佩。
??有些事情虽然他们做不到,但是看到有人做到了,同样也会心生敬佩。
??此时此刻,裴鼎臣为汪印出言,便是出于这样的想法。
??云州五城在时隔几十年之后,重新回到了国朝手中!
??并且,不用大兴干戈!
??国朝几十年想尽办法都做不到的事情,汪印领着缇骑做到了!
??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,每一个官员都心头震荡,怎么都平静不下来。
??汪印、云州五城,云州五城,汪印……
??这两者在他们脑海中反复出现,一时之间,他们竟然有种如坠梦中的感觉。
??在大雍提出以汪印来交换云州五城之前,大安官员还从来没有想过汪印与云州五城之间可以相等。
??是,汪印是很厉害很有本事,大安官员几乎都承认这一点,但这和云州五城有什么关系?
??如果不是大雍提出了这个交换条件,他们还不知道,原来汪印这样重要,重要到可与云州五城相提并论。
??一个宦官而已……
??不管官员们有什么样的想法,汪印都把云州五城夺回来了,已经立下了赫赫功劳。
??如此大的功劳,近几十年来国朝无人能及!
??自然,这样的功劳,也没有人可以抹杀忽视!
??这个消息,已经通过雁西卫传到了兵部,即便兵部没有发文昭告,这样大的实情也传遍军中了。
??与朝中官员复杂心思不同,军中将兵为此感到激动鼓舞。
??云州五城回到国朝了,大安朝的疆域完整了,这是军中几代人的执着和渴求。
??军中之人太清楚云州五城的重要地位了,当然也更清楚要夺回云州五城,得付出多大的代价。
??而现在……云州五城得到了,国朝却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。汪印,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
??是了,汪印是怎么做到的?——永昭帝同样在想着这个问题。
??在他面前摆放着的,就是千里加急从云州送来的情报。有汪印的,有宋定边的。
??当然,也有他暗中派出去的斥候送回来的。
??这些人所送来的情报大同小异,却各有侧重详略。
??通过这些情报,永昭帝已能很清楚云州那里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。
??汪印和缇骑乔装成大雍士兵,带着大雍的礼部尚书韦霁,顺利进入了云州。在经过激烈的交战后,缇骑战胜了云州守卫士兵、掌管了云州。
??与此同时,另外有一批士兵直扑其他四州,同样战胜了这四州的士兵,将这四州夺了回来。
??这便是在遥远的云州所发生的事情。
??汪印所送来的情报,详细禀告了大雍率先动手,他利用望渊地利之便,将大雍士兵击败,然后穿上了大雍的衣裳,带上了大雍的兵器,趁机夺回了云州;
??宋定边所禀的,便是他带着仪鸾卫收复其余四州的经过。宋定边带着仪鸾卫前去,自然是奉了皇令的,但是局势严峻,故而宋定边在权衡之下,先取了四州;
??宋定边还禀告,皇令正在执行中,定不会辱命,云云。
??看着这些情报,永昭帝神色阴沉,心中布满了阴霾。
??汪印夺回了云州五城,做到了国朝几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,这是天的功劳。
??他绝不能允许汪印立下这么大的功劳!
??可是,汪印为国朝夺回云州五城,已经传遍朝中军中了。
??对国朝来说,不管汪印用什么办法夺回来的,云州五城就是回来了!
??对官员士兵来说,不管汪印此前在国朝做了什么,他的确为国朝夺回了云州五城。
??这样的功劳,已经传遍天下了,还怎么能抹掉呢?
??永昭帝当然希望云州五城能够回来,却一点儿也不希望,是由汪印夺回来。——这和他所预料的完全不同。
??他本就不能容忍汪印,所以才会允许交换的,不曾想,汪印竟然立下了这样的功劳!
??功高震主,功高震主,此刻永昭帝深深明白史书里那么多帝王诛杀功臣的心了。
??怎么能忍?绝不能忍!可是,有什么办法呢?
??在永昭帝冥思苦想的时候,邵世善的情报终于送到了京兆。
??邵世善的情报,同样是在介绍云州的情况,却全是控诉。
??控诉汪印破坏了大安与大雍两国的约定!详诉了当他赶到望渊的时候,却发现空无一人,后来才发现汪印竟然将大雍的官员士兵全都杀死了!
??邵世善认为,汪印此举就是为了挑起两国的战争,随后又夺取了云州五城,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再无缓和余地,实乃用心险恶。
??“汪印乃大奸大恶之徒,请皇上立刻下令诛之!”
??这是邵世善最后所禀的话语,也是……永昭帝盯着反复看了许久的一句话。
??正是这句话,让他的神色渐渐转霁。
??他突然发现了一点,汪印是夺回了云州五城,不是换回了云州五城。
??夺回,不是换回。
??一字之差,所发生的事情、所影响的局势,便完全不同了。
??汪印夺回了云州五城,却破坏了两国的关系,接下来国朝定然会面对大雍的怒火和问责,说不定,两国之间还会有战争。
??汪印此举,实则是为国朝招致了巨大的危机!
??原本,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,因为两国已经协商好了,那就是用汪印去换。如此一来,国朝同样可以得到云州五城,还不会有任何隐患。
??但是汪印却没有按照约定去做,而是擅自行动,将大雍官员士兵都杀死了。
??两国交战不斩来使,韦霁陈屠尽等人所代表的就是大雍,但汪印却将人杀死了,这就是在挑起两国的战争!
??汪印所为的,不是国朝,而是自己!
??夺回与换回,一字之差,赫赫功劳就变成了叛国阴谋……
??帝王口中喃喃:“只要将汪印的功变成过,就行了!邵世善说得没错,说得好!”
??他越想越兴奋,脸容渐渐变得激动,最后忍不住大笑出声。
??一旁侍立的裘恩,听到了这些话语,将头垂得更低了,脸上的担忧差点掩饰不住。
??将厂公的功变成过?这是皇上的打算?!
??随即,永昭帝唤来了门下省的官员,令他们拟旨,道汪印并非立下赫赫功劳,而是酿成了大过,要将汪印重重治罪!
??永昭帝没有想到,他这个旨意会遭受到无数人的阻拦反对。
??第1281章 良心
??永昭帝没有想到,当他令中书官员拟旨的时候,裴鼎臣竟然会那么强烈反对。
??裴鼎臣直接来到了紫宸殿求见,这样说道:“皇上,如今云州五城已经回到了国朝。之所以会有这个结果,汪督主功不可没!既然汪督主立下了赫赫战功,那就不能随意抹杀。”
??永昭帝神色震怒,冷冷盯着裴鼎臣问道:“爱卿此言何解?”
??“皇上,老臣恳请皇上收回旨意。汪督主此举大振人心,当是大功劳,怎么会是过错呢?”裴鼎臣这样说道。
??虽然他语气十分恭敬,但是态度却并没有丝毫的退让。
??永昭帝脸上满是怒火,只是盯着裴鼎臣,一时并没有说话。
??裴鼎臣之所以能够成为中书令,当然是因为永昭帝对其信任提携。永昭帝之所以将其安插在中书省,就是为了将中书省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。
??过去裴鼎臣的表现,一直让他十分满意。不曾想,却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,其竟然敢出言反驳!
??他用裴鼎臣是为了顺心遂意,并不是为了来反对他的!
??裴鼎臣明知朕容不下汪印,作为朕的心腹重臣,竟然违背朕的意思,那么朕用裴鼎臣是为何?
??裴鼎臣实在是有负朕一片厚望!
??然而,面对着永昭帝的怒火,裴鼎臣却丝毫没有退让。
??他弯了弯腰,继续说道:“皇上,臣恳请皇上收回圣命,免得……寒了大安将士的心。”
??裴鼎臣这句话一出,彻底点燃了永昭帝心中的怒火。
??“寒了大安将士的心?裴鼎臣,汪印一个宦官而已,就能够影响天下?他会这么重要?”永昭帝咬着牙说道。
??正是因为大安将士对汪印敬佩信服,认为汪印立下了天大的功劳,那么汪印就更不能留!
??裴裴鼎臣迎上永昭帝冰冷的目光,混浊的眼珠飞快的闪过了一丝光芒,仍旧说出了帝王最不愿意听到的话语:
??“皇上,的确如此。臣以及众多军中将领士兵都认为汪督主为国朝夺回了云州五城,那自然就立下了不世之功。这一功,当赏,而不当罚!”
??永昭帝猛的一拍御案,“腾”地站了起来,震怒道:“裴鼎臣,你好大的胆子!你此番说话,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忠心?你与汪印是否有什么勾当?”
??这一句话,本是永昭帝盛怒之下脱口而出的话语,但是一说出来之后,帝王心中竟然却觉得这或许就是实情。
??不然,裴鼎臣为何会这么着急的为汪印出言呢?
??裴鼎臣听到这句话之后,神色有了一丝错愕,随即便陷入了异常的沉默,眼中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。
??皇上竟然会如此看他……也对,他既然出言为汪印说话,也难怪皇上会有这样的想法。
??裴鼎臣却问心无愧,他从来没有与汪印有过任何往来,他之所以反对皇上这么做,只是……尚有一丝良心。
??永昭帝或许想不到,在每一个官员心中,其实都有一杆秤。
??不管是居于高位还是处于低位,不管其是奸佞还是忠厚,在某些场合在遇到某些事情的时候,这杆秤就会进行着衡准。
??像汪印领着两千缇骑就把云州五城夺回来了,这种事情,他们是绝对做不到,但汪印却做到了。
??他们当然会震惊会愕然,甚至还有一丝说不出口的嫉妒羡慕。
??但到了最后,这些震惊愕然嫉妒羡慕都会消失,所剩下都便是深深的敬佩。
??失去已久的云州五城,正是因为汪印才能回来。就凭这个结果,就已经值得他们敬佩。
??有些事情虽然他们做不到,但是看到有人做到了,同样也会心生敬佩。
??此时此刻,裴鼎臣为汪印出言,便是出于这样的想法。